2024年全球頂尖科學家排名 蔡宗葦位列質譜學全球TOP 3
在全球學術研究快速發(fā)展的背景下,學者影響力的評估成為學術界和公眾關注的焦點。日前,國際學術機構ScholarGPS發(fā)布了2024年全球前0.05%頂尖科學家榜單。
ScholarGPS匯集了全球各學科領域3000多萬名學者的信息擋案以及海量論文、專利、書籍大數據資源。應用人工智能、數據挖掘、機器學習和其他數據科學技術,對學者的研究成果(發(fā)表論文數)、影響力(引用次數,已排除自引)和論文質量三項指數進行綜合分析,對全球超過3000萬學者和55000家機構在各個領域、學科和專業(yè)方面(14個領域、177個學科及超過35萬個專業(yè))的卓越表現(xiàn)進行排名。
ScholarGPS發(fā)布的高排名學者全球前0.05%頂尖科學家榜單,分為終身(Highly Ranked Scholar-Lifetime)和近五年(Highly Ranked Scholar-Prior 5 Years)兩個榜單類別。
蔡宗葦:質譜分析領域的國際頂尖科學家
在ScholarGPS發(fā)布的高排名學者全球前0.05%頂尖科學家近五年(Highly Ranked Scholar-Prior 5 Years)榜單里,香港浸會大學講座教授蔡宗葦憑借其卓越的學術貢獻,在“近5年”榜單中位列質譜學全球第三、代謝組學全球第九。同時,在物理科學與數學、化學、電離技術、污染/危害物等領域也位居頂尖名單之列。
學術背景:深耕化學分析的求索之路
蔡宗葦教授
蔡宗葦教授1982年獲廈門大學化學系學士學位,1990年于德國馬爾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,隨后赴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,并在Glaxo-Wellcome等機構積累工業(yè)界經驗。2001年,他加入香港浸會大學,歷任化學系主任、環(huán)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,2015年獲“郭一葦”冠名講座教授榮譽,2023年當選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,學術生涯跨越基礎研究與應用轉化的多重維度。
研究突破:開拓質譜分析新紀元
蔡宗葦從事質譜化學分析的基礎理論及其在環(huán)境、生物、藥物和痕量有機污染物的應用研究,主要研究與環(huán)境污染物相關的人體健康和疾病。
蔡宗葦研究團隊經過多年來努力,開發(fā)了一系列基于納米材料的負離子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──飛行時間質譜分析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,克服了有機化合物基質在低分子量區(qū)域的干擾,同時亦解決了傳統(tǒng)方法中難以分析小分子化合物的缺陷,開拓了該方法在環(huán)境和生物分析研究中的應用范疇。他提出了復雜環(huán)境污染物研究方向,開發(fā)了針對復雜環(huán)境污染物的樣品前處理以及質譜檢測新方法,并應用于典型地區(qū)的環(huán)境介質中的污染特征研究。
結語
從廈門大學的青年學子到國際頂尖科學家,蔡宗葦教授用四十余年的學術生涯詮釋了“追求卓越”的科研精神。他的成就不僅是個人的榮譽,更是中國科研實力崛起的縮影。在全球化與跨學科融合的今天,蔡宗葦教授的研究將繼續(xù)引領質譜分析技術的革新,為人類應對環(huán)境與健康挑戰(zhàn)提供關鍵技術支持。
-
焦點事件
-
焦點事件
-
企業(yè)風采
-
項目成果
-
項目成果